一个月的实习生活结束了,在芝加哥医院的这一段经历令我难忘。
去医院实习之前我在南京美得威参加了为期五天的培训。美得威的老师们很认真的做好了课程安排,两名有医学背景的外教老师精心准备了课件,第一天从美国的医疗体系和保险制度开始介绍。第二天从心脏解剖开始学习心脏的基本知识,接下来的两天学习了心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,鉴别诊断和治疗。最后一天介绍了心血管系统常用药物。在美得威老师们的帮助下,我对专业英语和美国的医疗体系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认识,对于实习生活充满期待。
到达芝加哥以后,我被RUSH医学中心深深地吸引了。带教的内科医生Dr. A(为了尊重导师的隐私权这里就称他为Dr. A, 见谅)非常随和,很有耐心的指导我们。医生办公室每天都很忙碌,查房以后开始一天的门诊,在这里的感受与我之前在附院的实习经历确实有比较大的差别。门诊之前带教会与我们进行案例讨论,这位带教医生把哈里森内科学足足念了六遍,新英格兰期刊上的每一篇STUDY也都牢记于心。基本每天都会用期刊上的STUDY来引导我们思考,及时帮助我们补充新知识(据seniors讲,由于Dr. A医生很有名气,他讲的内容很多都出现在每年的step3里面,但是Dr. A医生并不承认自己参与出题,只是偶尔讲一句"I know somebody'')举例:
AFFIRM STUDY- RATE VS RHYTHM CONTROLL IN ATRIAL FIBRILLATION ON LONG TERM MORTALITY - INFERENCE IT DOESNT MATTER
HOPE STUDY - AMLODIPINE VS ACE INHIBITORS IN HYPERTENSION - HIGHER MORTALITY IN AMLODIPINE ALTHOGH B.P. DECRESES IN BOTH
SAVE - IN CHF CLASS 1 INCRESED SURVIVAL WITH ADDITION OF ACE INHIBITORS
我个人看来这些RESEARCH的结果对于疾病的治疗意义还是比较大的,医生对于很多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案和我们会有一些不同,除去流行病学的不同以外,在一些基本的治疗观念上也会比较不同。比如对于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,教科书上有对于正常高值的定义,但是07年的新英格兰STUDY表明在很大一部分人群130/80开始已经需要cut salt, cut fluid and work out,所以Dr. A医生基本以135/85作为标准,而这些文章和STUDY在18版的哈里森已经写了出来,Dr. A医生常说"we are not treating the number, many people came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, years later they still die with normal bp. We need some change.'' 再者,对于已发一次心梗的病人,这里的关注程度要明显高出一些。我个人看来差别是存在的,但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这些差距,因为我们的医院也在不断地进步而且也已经做的很不错。
来访的病人很多都是Dr. A的老病人了,三个月来看一次。医生对于病人隐私的保护非常严格,在芝加哥期间我进行了关于病人隐私保护的HIPPA考试,每个医生都必须熟知这些内容。每天的门诊都在独立的房间内进行,每个病人的时间规定是十五分钟,但大多数情况下都要进行半小时左右。病历存放在医生办公室的规定位置,Dr. A医生存放了五千个病人的病例而重点是,这里病人的基本情况他都可以记住大概,于是每个病人都与他像亲人一样,医患关系相对和谐。
这些仅仅是我在芝加哥内科实习的一部分个人感受,总体感觉受益良多,远远超出自己的预期,受益于美得威老师们精心准备的课程培训,使得我在刚开始实习时遇到的困难没有想象中那么大,带教医生很有耐心并且热爱学生,也着实使我有了一些信心,融入也相对快了一点点。但由于实习时间不长,这些感受也很不全面,不成熟,只是从一个刚刚入行的医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到的美国医疗,但我相信只要始终虚心向学,乐于接受新知识新环境,我们会一直成长的。
话好多呀,上图吧:
诊室独立,对于隐私保护相对好一些
MD在做结课PRESENTATION. 原发性心肌病 哈里森内科学和咱们的'小'蓝皮 实习结束受益颇多,庆祝一下 日本朋友得知我要回去,做了寿司和汤 去吃印度朋友做的"印度菜",他们也是离开家里之后才学着做饭 从水族馆的角度 西尔斯大厦 Sky deck
|